「屏東縣」相關文章

隘寮社區的馬卡道追尋|找回失落的馬卡道文化

2021-12-20

屏東平原上,住著一群馬卡道族人,歷經顛沛歲月,漸漸失去身分認同。隨著夜祭舉辦以及社區發展,馬卡道族人開始走出新的未來。

【以循環經濟之名】土地悲歌│廢棄亂象一條龍

2021-04-12

高雄鳥松地區的一間農地工廠,散出強烈惡臭,空氣中充斥刺激的化學氣味,當地居民無法忍受,緊急通知環保單位來處理。高雄市環保局獲報前來,打開大門,發現是不明化學品儲槽翻倒,經過查驗,發現是丙烯酸乙酯。

擱淺藍鯨啟示錄

2021-02-22

藍鯨,是地球現存最大的動物,成熟體長約22至33公尺。1930年,日治時期左右,屏東南灣捕鯨基地曾有一筆藍鯨捕獲紀錄,透過歷史照片,也可以見證當時鵝鑾鼻神社的鳥居,是藍鯨下額骨和肩胛骨所搭建,可惜毀於二戰末期。此後,臺灣對於藍鯨的一切,就只塵封在歷史裡。

永久屋不永久|莫拉克災後如何重建生活?

2021-02-01

警力維持秩序,怪手用力拆除,在部落族人抗議聲中,屏東禮納里永久屋區的超大違建倒下。拆了一棟違建,卻無法平息永久屋發展的問題,如何讓族人,在永久屋裡永久安居。

廚餘去哪裡?|減少焚化爐負擔

2020-11-16

清運業者穿梭在新北市的社區大樓,將冰庫裡的一包包廚餘取出,集中運到回收場,再一包包拆開,將生熟廚餘分類倒進桶子。有些社區完全不分類,清運人員只能一包包檢查,將廚餘挑出來,我們嫌棄的臭味,卻是他們的日常。

屏東淨水行動|消滅豬屎河

2020-08-31

屏東河溪污染,主要來自畜牧場排放的廢水,根據屏東縣府統計,以東港溪流域為例,周邊飼養高達六十多萬頭豬,水質污染指標的BOD(生化需氧量),畜牧廢水占74%,形成的髒臭,影響生態與生活。一個由民間發起的淨水行動,在四個鄉鎮推動,希望潔淨水質,發展親水遊程。

拍鳥成瘋的時代|生態拍攝倫理的界線

2020-07-20

台灣興起拍鳥熱,人手一機,上山下海瘋拍鳥。為了拍到一張美照,各種手法紛紛出籠。於是各種反思與管制,不斷被提出,希望回歸初心,因為尊重生態,才會按下快門。

搶救名人故居|留下社會共同的歷史記憶

2020-07-06

歷史名人故居,作為對於歷史人物的尊崇,也成為一個時代的象徵,各國都會進行保護工作。在台灣,二二八事件中犧牲的湯德章律師故居,還有被奉為寶島歌王黃三元的家族老屋,都面臨開發拆除的危機。為了保護社會共同的歷史記憶,民間發起搶救行動。

未來食物養成記:電腦飛機來種稻

2020-06-22

清晨六點,台東關山的一家早餐店,對坐吃早餐的,一個是種稻子種了五十多年的周有鎮,一個是他認識才三年的新朋友,屏東科技大學的王裕民教授。老農和教授聯手,在花東縱谷的米糧大鎮關山,開啟AI務農的新時代。

國土計畫大搶地|農地面積嚴重減少

2020-06-22

國土計畫進入地方審議階段,在各縣市規劃下,不斷擴張城鄉發展用地,工業開發土地,嚴重減少農地面積。原本希望能重整國土秩序,卻被縣市視為最後土地劃分機會,形成一波搶地大作戰。

未來食物養成記:油芒的故事

2020-06-22

油芒,這個禾本科植物,看起來有點像野生的稻子,比較特別的是,穀粒上毛茸茸的,結穗以後很好辨認。這兩年,許多報導說它抗旱抗鹽,而且很好種,營養成分高,屏東、台東就傳出要幾十甲、幾十甲的種,把它當作繼紅藜之後,又一個明星作物。 但,油芒真的那麼好種嗎?去部落拿到種子就種得出來?營養成分是什麼?

游牧農族:找尋良田的農夫們

2020-05-25

李浚源,外號「鳳梨源」,務農年資11年,身為農夫,他很驕傲;林曉佑,下定決心要成為專業農民,他善待土地細心貼心、不疾不徐。可是,這兩個青年農夫很無奈,因為想跟大自然談戀愛的他們,卻總是找不到一片可以永遠收留他們的土地。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