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短片」熱門事件

八八風災週年短片-風的答案

2010-09-13

一年過去,雨季即將來臨,在混沌不明的遷居條件下,臨河的來義村村民決定了他們的未來…

八八風災週年短片-消失的星光

2010-08-16

三年前Kanakanavu族人開始投入達卡努瓦溪的保育工作,正當溪裡的魚兒生態逐漸復原,無奈八八風災在那瑪夏,造成嚴重災情,溪流的樣子驟變,河道變寬了,原本茂密的樹木和淙淙溪水,現在只剩下光禿禿的石頭表面,魚群也大量減少。族人Pa‘ʉ在風災後,重回他投入甚深的溪流保育地,他想念昔日在溪邊看著魚兒悠游的時光,高身鯝魚在水中翻滾閃動著眩目的閃光,如今這一切似乎都消失了...

八八風災週年短片-風吹兒時的搖籃地

2010-08-09

2009年夏季,族人的心靈很凌亂、很惶恐,因為很多很大很強的風雨,吹亂了部落達瓦蘭。族人從來就沒有想到,莫拉克颱風的出草,會讓部落族人成為災民。部落耆老都說,這是ka-pitjuan,就是連下七天風雨,必帶來災難的意思。雖然88風災,印證了古傳的這句話,但多數耆老認為,雖然有天災因素,卻多半是政府主導與縱容下的不當開發,造成傳統領域山河變色,周圍原始林被摧殘,土地承受不住,而造成嚴重的災難。

2009環境紀錄短片-柴山論劍(健)

2010-01-04

一群來自不同地方、不同領域、不同行業的人們,有著一個共同的信念,就是柴山!他們總是默默的守候著,這座高雄人的後花園,不惜付出血汗與時間,一步一腳印,一趟又一趟上山下山,把高雄人的熱情,發揮的淋漓盡致,媲美7-11全年無休…

2009環境紀錄短片-我們為水源而戰

2009-12-14

永揚事業廢棄物掩埋場,距離烏山頭水庫集水區不到十公尺,還有北勢坑斷層通過,斷層一直延伸到烏山頭水庫,讓居民憂心未來的用水安全,為了守護自己安身立命的家園和整個台南地區的水源,他們奮戰了七年,但政府,卻一次次的傷透村民們的心…

2009環境紀錄短片-五魁社區米

2009-12-07

五魁社區「自耕實驗農場」為社區純樸的老農民們,感到對現今稻作過程中,農藥和化學肥料濫用的憂心。2007年起,積極透過社區營造模式,推動無毒有機米的種植。社區先是承租3分閒置農地,老農民、農婦更是全體總動員,不斷開會、討論、研究,還找來雲科大教授鍾松晉指導,得到結論是,要讓下一代體驗傳統農夫的艱苦,及對大地的尊重與關懷,播種方式將採古早農村的徒手插秧,且堅持稻作成長,全程不使用農藥和化學肥料。另外...

【2009環境紀錄短片】十八歲的這一年|在隆華國小

2009-11-30

透過網路,我問了所有的朋友:「記得你十八歲那一年,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什麼嗎?」大部分的回答,不外乎是無止境的唸書、考上大學等答案。然而,我在2009年暑假遇見一群18歲的男孩,他們除了唸書和上大學以外,更做出了令人感動的事情。

2009環境紀錄短片-村樹

2009-11-23

走進中興新村的街道巷弄間,「綠樹」絕對是令人欣喜的都市景象!其實建村初期的中興新村,地面上連一棵樹都沒有,只有一整片的人工建築,當時的省政府,於是展開中興新村的綠化工作…五十年後,原本低矮的樹苗,茁壯成蔭,不過它們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和保護,一場伐木浩劫,正悄悄進行…

2008環境紀錄短片-何日再見溪哥

2008-12-29

鶯歌,是一個國際知名的陶瓷之鄉,台北縣政府更不斷的計畫和建設這個觀光城。但是這兩年來,親身參與地方社區事務發現,生活在這裡的居民,因為環境污染而飽受威脅,身為鶯歌的一份子,覺得有義務和權利對鶯歌的環境污染,進一步去了解,而在多項生活威脅中,鶯歌溪的污染只是其中一件。

2008環境紀錄短片-流浪邊緣

2008-12-22

近年來,島上的環境生態問題,漸漸演變成為檯面上的重要議題,現代社會似乎越來越重視環保,也越來越流行環保,當我們關注到島上的生態被破壞了,環境被污染了,除了這些有形的污染破壞之外,是否也同時注意到,所有問題根源的無形污染?水污染、空氣污染、土壤污染、垃圾問題、噪音問題…哪一個跟人們無關?什麼污染不是人們自己造成的?其實受到污染最嚴重的不是環境而是人心,我們的島上有好多好多流浪狗,而你的心是否也在流浪?

2008環境紀錄短片-多仔坪之歌

2008-12-15

在小琉球進行拍攝的時候,遇到高雄學校的學生在進行「小琉球旅遊滿意度調查」;也在阿添的民宿,遇到正好有單位來回收另一內容的問卷;近來更常聽說各單位在小琉球辦的各種生態旅遊課程、生態論壇等。然而,真正在帶潮間帶生態解說的,竟然就只見到阿添一位?!著實令人懷疑辦理課程,是否淪為公單位消耗預算的方式之一?公部門是否真正關心這片小琉球潮間帶的長期發展與維護?

2008環境紀錄短片-四草紀事

2008-12-08

過去五年,我們這群生態調查者,接力式地,紀錄了台南四草每個月水鳥的變化,紀錄了工業區成立後環境的改變,認識了許多漁民,也更加了解這片土地。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