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章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將近五百位彰化民眾高舉標語與布條,帶著當地出產的牡蠣、文蛤和蔬菜,來到鹿港彰濱工業區,撒冥紙大喊「晶鼎撤案、晶鼎滾出去」,強烈表達反對晶鼎焚化爐的興建。



經濟部工業局規劃在鹿港彰濱工業區興建晶鼎焚化爐,來解決各工業區產生的事業廢棄物,由於彰化縣境內已有九座焚化爐,其中有6座都在彰濱工業區,引發在地居民強力反對,居民組成自救會,多次上街抗議。今天上午10點晶鼎公司舉辦環評程序施工前公開說明會,支持與反對民眾都到會場。



但反晶鼎焚化爐自救會會長黃常禎表示,一到現場就發現支持民眾和警察已經占滿會場,反對民眾難以進入,少部分反對民眾試圖進入會場表達反對意見,與支持者發生推擠,場面一度混亂,說明會在雙方叫囂之下,會議主席晶鼎科技董事長劉佳鈞宣布10點50分結束,走完說明會環評程序。



反晶鼎焚化爐自救會會長黃常禎表示彰化肺癌發生率已是全國第一,無法再承受任何的污染,要求立即撤案,來保障當地居民的健康。並指出總統府秘書長林佳龍輔選時承諾不蓋晶鼎焚化爐,業者對此都不放在眼裡,以後一定更不可能合法操作,認為絕對不可讓業者興建。

彰化環盟吳慧君認為此次說明會過程程序不公平不正義,自救會將尋求法律途徑主張本次會議無效!



晶鼎科技董事長劉佳鈞則回應,未來排放濃度將依環評要求逐年做減量抵換,經濟部產業園區管理局長楊伯耕則表示要求開發單位須取得當地居民的協調同意。
 

縣市
  • 彰化縣
  • 鹿港鎮
關鍵字
晶鼎, 彰濱工業區, 廢棄物, 焚化爐, 彰化鹿港, 事業廢棄物

請輸入稿頭

影片網址
播出標籤
工作人員

攝影/柯金源
撰稿/林燕如
部分照片提供/彰化環盟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認識臭蟲的樣子 


臭蟲又叫床蝨,最大0.5-0.8公分,如同蘋果籽一樣大。

常在夜晚出沒 ,喜歡叮咬溫血動物,因為本身有臭腺,會有臭味,所以被稱臭蟲。

臭蟲經常出現在各種夾縫,像是床板縫、床墊邊緣、棉被邊、椅子縫、沙發縫等等不容易被注意的狹小縫隙處。臭蟲的壽命雖然只有一年,但雌蟲一生可生產200-500顆卵。最特別的是雌蟲擁有儲精囊,能夠保存具有活性的精蟲,雌蟲只要交配一次,就可以終生繁殖。此外,臭蟲還有超強的耐飢力,五、六個月不吸血也能存活。​

被臭蟲咬的時候

臭蟲叮咬時,口器會排放類似抗凝血劑的功能,讓血液不會凝固, 就可在你未有察覺的狀態下持續進食。臭蟲叮咬的傷口是連續性的咬三次,每個人被叮咬的反應略有差異,不過大多會出現紅腫狀的丘疹,像是五元、十元硬幣大小,通常三個丘疹會呈一直線或是三角形,相距不會太遠。

​被咬了之後,盡量不要洗熱水以免刺激患部,改用冷水或溫水,用肥皂在傷口周圍搓洗,可以減少過敏反應;或是可塗抹萬金油、綠油精等止癢藥,來舒緩搔癢感。特別要注意的是,雖然很癢但切記不能用手搔抓, 以免抓破傷口造成細菌感染。若被臭蟲叮咬出現有嚴重明顯的過敏反應,還是要盡速就醫。

怎麼知道這裡有沒有臭蟲?

進到房間後,由於臭蟲會邊吃邊排,如果在棉被、枕頭上有看到一點一點紅色的,有可能就是臭蟲的糞便,就要小心有臭蟲存在。尤其床沿周圍有皺摺的地方、床頭靠牆處,都要注意看看是否有蟲子屍體?

​ 另外,把燈關掉或是利用晚上,沒有光線的時候,打開手電筒,在床鋪周圍尋找,也較容易發現臭蟲的蹤跡。​


如何防範臭蟲

進入旅館住宿時,如果可以的話,行李不要直接放在地板上,因為臭蟲就喜歡躲在地毯下面或是地毯與牆壁的交接處,行李如果放在地上,就讓牠們有機可趁,放在行李架會是較佳選擇。

​出外返家之後,行李也不要馬上拿到客廳或房間,先帶到玄關或是陽台稍微抖動或檢查看看有沒有蟲子的蹤跡,尤其是很容易忽略掉的行李箱拉鍊邊邊接縫處。

然後懷疑有臭蟲的衣物回家後,也要立刻清洗,不要讓臭蟲有機會再繁殖。

平常住家環境也要勤於清理,減少牆壁縫隙、雜物堆積,經常檢查床單、床罩、棉被、毯子、床墊線縫等處,看看有沒有臭蟲活動或是排遺的血色斑點。​


★一旦發現臭蟲,因為臭蟲怕高溫的熱,可以這樣做:
●用黑色塑膠袋包覆藏有臭蟲的物品,透過陽光高溫曝曬的方式,溫度超過65度,就可防治臭蟲。

●有疑似臭蟲的衣物,可集中裝入塑膠袋綁緊,以免途中臭蟲逃逸,再把衣物倒入洗衣機清洗(如果能用60度以上熱水效果更好)。

●用熱蒸汽熨斗進行蒸汽防治。
●用吸塵器捕捉臭蟲。​

學科
生活
縣市
  • 台灣
關鍵字
臭蟲, 居家害蟲, 公共衛生

請輸入稿頭

播出標籤
工作人員

整理 /製圖 林燕如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今天這個日子許多人可能都忘記了,或是甚至不知道,23年的今天,希臘籍的阿瑪斯號貨輪在墾丁擱淺,洩漏了一千多噸的重燃油漫延到墾丁龍坑海域和珊瑚礁,造成生態浩劫,船體殘骸及大量鐵礦砂沉入海中。

這場首起台灣大規模的海洋污染事件,動員大批人力,歷經多次清理、龐大的人力和物力,都無法完全清除。為了記取教訓,環保署將這天被定為「台灣海域受難日」。然而多年下來,我們在海洋污染的事故仍持續。

2023的年底,離島到東部、東北角的海岸遭到油污,到現在還無法找出真兇。每天在台灣周遭海域活動的船隻超過八百艘以上,偷排廢油的行為從舉證到後續索賠,都困難重重。台灣四面環海,無論是故意偷排廢油,或意外擱淺,都會對海洋環境造成巨大傷害,如何從源頭遏止、加強應變,是海島國家必須持續思考的課題。

學科
海洋, 公害
縣市
  • 屏東縣
  • 恆春鎮

請輸入稿頭

播出標籤
工作人員

照片/柯金源
製圖/廖彥琳
整理/林燕如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為了達到國家溫室氣體減量目標,在2023年的最後一個上班日,環境部公布碳費收費辦法草案,針對年排放量達2.5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溫室氣體大戶,像是電力業、鋼鐵業、煉油業、半導體、水泥業等大型製造業大戶,被列入收費對象的大戶,初步估計有512家,我國正式迎來碳排放有價時代。

畫面來源/環境部

草案不僅明確了收費對象,也納入計算方式、徵收方式、申報、繳費流程、繳納期限、追繳、補繳等相關機制的規範。針對收費對象,則依據「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登錄辦法」的規定,在2024年全廠溫室氣體排放量應在2025年4月底前完成盤查登錄,並於5月底前完成網路申報和繳費。

至於國內減量額度申請和排放量的扣減,將會設計不同的扣減方案,像是自願減量專案、抵換專案、先期專案等等,目前規劃的先期專案的減量額度,限定只能使用2024年和2025年的排放量來扣抵,此外,參考新加坡作法,開放國外減量額度可用於扣抵碳費排放量,然而,這些國外減量額度必須由中央主管機關的認可,且使用上限不得超過需收費排放量的5%。

台灣氣候未來協會執行長廖卿惠認為目前的草案,初步對工商業衝擊不大,目前主要是台電將被課徵碳費,導致電費上漲而影響到工商界,不過在比例上,這種影響可能不會太過明顯。

環境部表示目前還在草案階段,2024年初還會再邀集民間團體和經濟部進行交流討論。

相關新聞》環境部公布碳費收費辦法草案 台將邁入排碳有價時代

 

●透過我們的島「碳」專題,一起來增加「碳」知識

 

 

學科
能源
縣市
  • 台灣
關鍵字
碳權, 碳費, 碳價, 碳交易, 溫室氣體

請輸入稿頭

播出標籤
工作人員

整理/林燕如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其實它是製作各式塑膠產品時的原料顆粒。其實不光在台灣,世界各國也陸續都有看到它的蹤跡。在西班牙塔拉戈納海灘附近有南歐最大的石化廠,每年都發起淨灘活動的奧利瓦說,光從這片沙灘,一個半小時篩出的塑膠顆粒就多達180萬顆。

這些塑膠原粒到底從哪來?

塑膠產業在生產、運送、回收的環節都有可能散落出來,讓人記憶猶新的,就是2021年斯里蘭卡外海新加坡籍貨輪翻覆,不只船上的化學藥物流入海洋,也包含數百噸的聚乙烯塑膠原粒,這些小小的塑膠顆粒在海洋中難以回收,形成嚴重的海洋塑膠浩劫,事後也陸續傳出海洋生物誤食,海鳥、海龜、魚類暴斃的事件。

相關新聞》斯里蘭卡海洋塑膠浩劫 星籍貨輪爆炸釀禍

塑膠原粒大多由聚乙烯或聚丙烯製成,加入色素和阻燃劑等添加物,會干擾人體分泌,甚至致癌,西班牙羅維拉-威爾吉利大學研究團隊用小型的污染炸彈來形容這些塑膠粒,認為這些塑膠顆粒是海洋有機生態的死亡威脅,是如果海洋生物吃到塑膠也會吸收到這些添加物質,最後透過食物鏈,進入人體。

相關新聞》石化廠外洩塑膠粒 西班牙海洋生態受衝擊

塑膠污染危害日益嚴重,聯合國環境署召開「政府間防治塑膠污染談判委員會」,目標希望在2024年制定《全球塑膠公約》,為全球塑膠建立起具法律約束力的塑膠管理框架。

10 月16日歐盟針對塑膠原粒展開源頭管制,這是歐盟首度對微塑膠源頭訂出規範,歐盟表示塑膠原粒是微塑膠污染來源之一,透過以下行動來規範,將讓塑膠污染可以有效被管制。

歐盟委員會在10月16日提案,因為供應鏈的處理不當,導致每年有52,000-184,000噸的塑膠顆粒被釋放到環境裡,認為應該要採取必要措施如下:
一、業者必須採取特定的處置方法
二、大公司必須向獨立第三方申請認證,小公司則需自我聲明符合法規。
三、為協助損失監控和數據落差,將研擬一致的歐盟標準。
四、鑑於小型、微型企業在塑膠粒料供應鏈中的高占比,可放寬標準,來照顧中小企業。

未來這些提案將交由歐洲議會和理事會進行討論,法規生效後的18個月,不論是歐盟或是非歐盟國家的經營者,都需遵守這項法規規定,預計這項措施應該可以減少高達74%的塑膠顆粒排放。

|塑膠原粒(plastic pellets):塑膠產製品的原料,平均粒徑小於5公釐mm

相關新聞》《全球塑膠公約》11月第3輪談判 有望討論源頭限制等條文內容
相關新聞》聯合國巴黎召開會議 盼1年內推條約終結塑膠污染
相關新聞》全球塑膠公約談判擬訂條款 國內環團盼台以觀察員參與

學科
公害
關鍵字
歐盟微塑膠管制, 塑膠原粒, 全球塑膠公約, 塑膠污染防治, 微塑膠來源, 海洋塑膠浩劫, 聯合國塑膠污染談判, 塑膠粒料供應鏈, 歐盟環保法規, 微塑膠

請輸入稿頭

播出標籤
工作人員

攝影/柯金源
整理/林燕如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P來賓|「1029為野生動物而走」活動總召李宗宸、台灣動社副執行長陳玉敏

究竟野生動物正面臨什麼樣的處境?與遊盪動物之間又發生了什麼事?這集節目主持人陳信聰邀請「1029為野生動物而走」的活動總召李宗宸以及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副執行長陳玉敏分別從野保和動保的角度展開對談,分析問題關鍵所在。

這幾年,石虎、穿山甲、草鴞等野生動遭受遊蕩犬貓的攻擊事件,時有所聞,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狀況,這跟餵食流浪貓狗有什麼關係嗎?2017年零安樂政策上路以後,有解決流浪動物的問題嗎?在推行TNVR(捕捉、結紮、打疫苗、原地回置)執行面上又遇到哪些狀況?這些遊蕩犬貓收容安置的能量與品質怎麼樣?在動物福利的前提下,安樂死會再被拿出來討論嗎?為什麼喊出要飼主責任強化,飼養者要負什麼責任?

政府試辦性質的在生態熱區,禁止餵養、家犬管制、遊蕩犬誘捕認領養及野犬移置的試辦計畫成效如何,政策真能執行嗎?野保與動保雙方一定是對立的兩端嗎?這些矛盾與困境的糾結沒法可解?雙方難道沒有合作的可能性嗎?彼此又如何看待地方與中央政府在這議題中該扮演的角色呢?

延伸閱讀》遊蕩犬貓怎麼管|遊蕩犬貓對野生動物造成哪些衝擊?
延伸閱讀》當野保遇上動保|遊蕩犬攻擊野生動物的待解難題

🎧收聽更多內容》《島的Podcast》播放清單

學科
Podcast, 動物
縣市
  • 台灣
關鍵字
野生動物, 遊蕩動物, 流浪貓狗, 生態保育, 零安樂, 犬殺, 生態熱區

請輸入稿頭

播出標籤
工作人員

攝影/撰稿 林書帆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高喊「野生動物正告急!犬貓有家不遊蕩!」、「野小孩快樂比鄰,毛小孩享福家庭!」口號,今日(10/29)下午,大約四千位生態團體成員、以及民眾來到立法院周邊,參與第一屆「為野生動物而走」遊行,並表達三大訴求:
一、落實源頭管理,杜絕犬貓過度繁殖、遊蕩在外。
二、以具科學客觀性的檢核方式,設定遊蕩犬貓減量期程。
三、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及公部門環境教育,應強化保育與動物福利觀念。


發起本次活動的「為野生動物而走行動聯盟」,核心成員來自台灣大學、台灣師範大學、清華大學與嘉義大學等就讀生態保育相關科系的學生。聯盟表示,野生動物面臨棲地喪失、路殺、獸鋏等諸多危機,這次遊行會以「正視遊蕩犬貓對野生動物威脅」為主題,是因為這個議題較常受到誤解,例如將犬貓獵殺野生動物視為弱肉強食的自然現象,卻忽略了犬貓皆為人類馴養的馴化伴侶動物,並非自然生態系的一環。


台灣兩棲類動物保育協會與楊懿如教授出席遊行活動

遊蕩犬貓成為野生動物新危機 

​ 台灣上一次以野生動物為主題的遊行,是1989年為推動《野生動物保育法》立法而發起,當年參與立法倡議的生態學者楊平世、呂光洋、林曜松等教授,也出席這場遊行,表達對野生動物處境的關注。


左起為活動總召李宗宸,林曜松老師、呂光洋老師、楊平世老師

許多受邀在活動中上台發言的研究人員表示,他們之所以如此憂心,是因為在研究過程中,看到太多野生動物遭受攻擊的案例。台大森林系學生莊博鈞,就曾目擊自己追蹤的白鼻心在校內被遊蕩犬咬死;台南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總幹事曾翌碩說明,即使是架設在遠離人類活動範圍的自動相機,拍攝到遊蕩犬貓的次數也高得令人擔憂,因為他所研究的一級保育類草鴞是在地面築巢,極易受到遊蕩犬貓攻擊。

台灣石虎保育協會創辦人陳美汀分享,自己最初是因為喜歡貓,才投入貓科動物石虎的研究,在分析自動相機的影像資料時,不僅時常目睹野生動物遭遊蕩犬追逐撕咬,還有因各種原因斷肢、皮膚病的犬貓,兩者都讓他感到相當痛心不捨,他呼籲,基於動物福利考量,犬貓實不應在外流浪。

動保野保攜手合作才能解困局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副執行長陳玉敏,以及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執行長姜怡如也受邀發言,兩人皆強調,動保與野保共同的目標是不希望動物受苦,彼此應該攜手合作。

​活動最後,主辦單位以野生動物及犬貓的黑白照,象徵性為牠們舉辦告別式,並再次呼籲野生動物與伴侶動物應各適其所,野生動物在野地自由生活,犬貓則應該要在人類家中得到良好的照顧。

學科
動物
縣市
  • 台北市

請輸入稿頭

播出標籤
工作人員

攝影/撰稿 林書帆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遊蕩犬隻數量推估已破15萬隻,與野生動物的衝突日益嚴重,今天上午多個生態團體和學者召開記者會,呼籲大眾及政府重視遊蕩動物所帶來的社會安全以及生態危機。保育團體表示穿山甲、石虎、山羌、草鴞都有過遭受攻擊的紀錄,農業部在今年5月舉辦「特定生態熱區試辦特定台灣原生種野生動物因犬隻侵擾改善計畫」,但試辦計畫內容都未對外界公開,希望試辦計畫資訊公開。

台灣石虎保育協會秘書長陳美汀,觀察遊蕩動物對石虎的威脅,除了嚴重的競爭棲地之外,也會將疾病傳染給石虎。她從苗栗、台中和南投淺山地區自動相機的拍攝紀錄來看,拍攝到犬貓的比例高於石虎,顯示野生動物棲地發現游蕩犬貓機率高,共域情況嚴重。牠們之間不但競爭食物,石虎也有被騷擾跟獵殺。陳美汀所追蹤5隻追蹤個體就有1隻是遭到犬殺。他們也發現游蕩犬貓出現過的棲地,石虎有迴避利用的情況,再次利用機率低,回來使用的時間拉長。

相關新聞》石虎永哥野放年餘收死訊 研究團隊證實遭犬殺

台灣爬行類動物保育協會理事長游崇瑋表示,遊蕩動物不只是對野生動物有影響,人跟遊蕩動物的衝突也日益增加,像是追車導致受傷、或是入侵雞舍,造成雞農損害,已經變成台灣社會共同面對的問題。

相關新聞》嘉義布袋遊蕩犬闖圈舍獵禽畜 農民損失嚴重籲重視

台灣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廖朝盛課長,從2022年救傷資料來看,犬貓攻擊是救傷原因的前五名,平均每11件救傷,就有1件遭犬貓攻擊,死亡率高達80%,康復的野生動物順利野放後,仍會受到游蕩犬貓的攻擊。他並提出在14隻野放後死亡的石虎,犬隻攻擊就占了43%。而根據生多所急救站收治的野生動物,被犬隻攻擊的數量也逐年增加,尤其是穿山甲從2011年3隻上升到2020年28隻,成為穿山甲的受傷主因。

相關新聞》城市白鼻心還好嗎? 專家:犬殺與路殺為最大威脅

國立台南大學生資系副教授許皓捷表示,處理遊蕩動物衝突,最關鍵的就是禁止餵養,這是減少遊蕩犬隻最有效的做法,必須先開始這一步才能往下走。

學科
動物
縣市
  • 台北市
關鍵字
遊蕩犬隻, 野生動物衝突, 流浪貓狗, 穿山甲, 石虎, 特定生態熱區, 野生動物保育, 犬貓攻擊, 生態危機

請輸入稿頭

播出標籤
工作人員

攝影/陳佳利
整理/林燕如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生長環境不佳

住在都市的樹,大多數配置在人行道上,住在一兩公尺寬的小方格裡,空間明顯不足,根部被裹住,無法自由伸展,錯誤的棲地環境,讓大樹不得不險地求生,變成大家口中,惡名昭彰的淺根性樹木。

其實樹木的根系大小與樹木生長有一定比例,約為五比一,越大的樹,根部需要的空間就會越多,如果當初種下時,植穴太小,就容易產生浮根現象。樹木不健康,就容易斷裂倒伏,對來往的行人或車輛都構成危險,面對強風豪雨的能力也減弱。

除了空間太小,人們喜歡加高花台也是個問題。種在水泥高台的樹為了呼吸,會在樹幹上長出二段根,久而久之,原來的根系就會逐漸腐爛,不改善的話,未來就有可能傾倒。

然而,棲地大就沒問題了嗎?那可不一定。

棲地空間足夠,若是排水不良,也會導致主根缺氧死亡,造成樹木生病倒塌。

延伸閱讀》委屈了 行道樹|樹木在城市的真實生活

▌修剪不當

錯誤的修剪也給大樹帶來許多痛苦。原本樹木枝條的伸展有平衡作用,不當的修剪,除了會讓大樹的傷口難以自行癒合之外,有時傷口處長出的不定芽,只是樹木從樹皮長出新生的枝條,失去原來的力學結構,遇到強風豪雨就很難承受得住,此外傷口也可能細菌進入造成樹幹中空腐朽。有時工程施作時,會把樹木根部全數截斷,頭重腳輕,也會造成問題。

當執行修剪路樹的單位,對樹木科學沒有正確的認知,樹倒的悲劇就會不斷出現。
 

延伸閱讀》城市裡的樹木哀歌|錯誤修剪會帶來哪些傷害?
延伸閱讀》開始,與樹共好|讓老樹重拾健康的樹木健檢

▌可以怎樣改善?

其實讓行道樹過得舒服並不難,首先要讓根部有足夠的生長空間,讓空氣可以順利進入根部土壤,同時加強排水,不要讓樹根泡在積水裡。

只要根系健康,大樹本身就是療癒高手,自己可以修復傷口,調整力學結構,而且不用施肥,落葉就是最好的肥力來源。外在因素打點好了,也要注意內在樹木病蟲害問題,定期進行樹木健檢,避免病蟲害對路樹的侵襲,造成危害。

延伸閱讀》讓樹醫樹|與時間賽跑的救樹行動

樹木是城市裡最美的風景,也是沸騰時代降溫的最好解方,當一棵棵樹木倒下,我們是否理解對待樹木的各種錯誤?早日改善與面對,才能減少悲劇的發生,我們才可能有一個更安全、更健康的綠蔭城市。

學科
植物, 生活, 城市
縣市
  • 台灣
關鍵字
路樹倒塌, 樹砸傷人, 樹倒, 樹木修剪, 樹木倒塌, 行道樹

請輸入稿頭

播出標籤
工作人員

整理/製圖 林燕如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日本福島核電廠排放入海|關鍵時刻
2011.3.11 日本東北發生規模九地震,福島核一廠發生氫爆
2021.4.13 日本政府宣布,2年後要將福島核電廠含氚廢水排放入海
2023.7.4 國際原能署通過日本含氚廢水排海安全審查報告,同意日本含氚廢水排放
2023.8.22 日本首相召開記者會,表示24日起排放福島電廠含氚廢水入海
2023.8.24

中午起福島電廠陸續排放稀釋後的含氚廢水至太平洋,預計分30年排放完畢

 

▌福島核廢水怎麼產生的? ​ ​


一桶桶的都是福島核電廠的處理水儲存槽

福島核災後,為了讓反應爐中的燃料碎片維持在冷溫的安全狀態,必須每天持續注水大約200噸,原本計畫全數循環使用,卻因為地下水的滲入,福島核一廠,平均每天產生130噸廢水,如今,一千多個儲槽幾乎飽和,廢水無處可去,日本政府決定稀釋一百倍後再排放入海,預計要排放30-40年。 ​ ​ ​

▌福島核廢水怎麼處理的? ​

根據東電表示,這些核廢水會經過多核種去除設備ALPS 處理,其中62種放射性物質濃度可處理到日本政府公告的標準值以下,稱為「ALPS處理水」。這些水在海洋排放前,還會再檢測其中29種放射性物質,處理到符合標準才會排放。 ​

​ ▌除了氚、令人擔心還有銫、鍶 ​

由於氚是以水的狀態存在,ALPS設備無法過濾,東電表示會將氚用海水稀釋到1500貝克以下,才會排放入海,福島電廠排到海洋的處理水,氚一年上限是22兆貝克。 ​

不過,紐西蘭奧克蘭大學物理系副教授大衛.克羅夫切克認為最需要擔心的不是氚,而是其他更危險,會留在人體更久的放射性物質,包括銫、鍶等等,有可能增加罹癌風險,排放前是否確實經由ALPS被過濾? ​ ​ ​

▌台灣受影響的是

​ 原能會與氣象局合作的海洋擴散模擬,福島排放水大約要四年才會來到台灣,且含氚量已經大幅下滑,但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吳朝榮認為排放水如果隨內圈海流走,有可能一年就會抵達台灣。而台灣捕撈黃鰭鮪和秋刀魚的漁場就在福島外海,魚體吸收輻射物質,難保不會藉由食物鏈的方式進入人體。 ​

面對福島廢水排放入海將成定局,除了加強檢驗頻率,與國際間的交流監測資訊,也是重要課題。 ​ ​ ​ ​

學科
海洋, 公害
關鍵字
福島核廢水, 含氚廢水, 福島核電廠, 排放入海, 輻射

請輸入稿頭

播出標籤
工作人員

整理 / 林燕如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頁面

Subscribe to RSS - 專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