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播出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2020年4月29日一早,六年級的孩子們,坐上校長、老師的車子,目的地是扇平森林生態科學園。一般人的畢業旅行是走觀光景點、名勝古蹟,新發國小卻走上扇平林道,參觀碎石陡坡和斷垣殘壁。林試所六龜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林文智一看到孩子們,張開雙手歡迎。「小朋友,歡迎來到這片崩塌地。我們台灣因為地質太年輕了,雨水又多,所以高山容易發生崩塌,我想問問大家,崩塌好還是不好?」

2009年發生的莫拉克颱風,帶走三位新發國小的孩子,對新發國小來說,崩塌當然不好,不過這場畢業旅行有個重要任務,就是要提供孩子不同的視野,重新看待山林災難。林文智給孩子們一個思考的起點,他說:「莫拉克颱風發生後已經第十一年,崩塌地上長的這些樹,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其實就是森林裡的各種樹木開花結果後,從樹上剝落的種子。數量之多難以想像,就像一個種子銀行,也稱為『土壤種子庫』」。

崩塌地上長了許多新生的植物,昭和草的種子小而輕巧,方便移動,只要飛到適合的地方,就能落地生根,這正是崩塌地先驅樹種的特性。扇平林道上的先驅樹種,除了昭和草,還有在現場長得最高的羅氏鹽膚木、葉子狀如盾牌的血桐,和強勢的外來種香澤蘭。

這些植物叫做先驅樹種,也被稱為陽性樹種,它們耐旱、喜歡陽光,生長速度很快,是第一批進駐崩塌地的優勢植物。2017年春天,林試所六龜研究中心開始研究崩塌地,發現各種先驅樹種的苗雖然很小,根卻很長,其中以山芙蓉的根苗比最大,可以高達22倍。

畢業生的人數不多,但支援導覽的專家卻不少,除了林試所六龜研究中心,當地的田野藝術家吳憶萍,也加入戶外課程的解說行列。為了讓大眾更了解崩塌地,林試所邀請吳憶萍創作了一本《森林魔法師》,也在畢業旅行中派上用場。為了呈現山黃麻的根苗比,繪本不只跨頁還加頁。吳憶萍也將六龜人在莫拉克颱風時的共同記憶,一筆一筆畫入繪本中。

現地解說、繪本導讀之後,新發國小還準備了以人為棋子的大富翁遊戲給學生體驗。只要發生崩塌,先驅植物就有機會成長,成長有利條件包含陽光、水和時間,而山豬、山羌和蟲蟲危機,都是成長逆境。山芙蓉這組運氣最好,遇到下雨長得最快,順利成為大樹。山黃麻這組運氣最差,總是遇到山豬,無法順利成長。

為了感謝師長的教導與照顧,六位畢業生特地擺上茶席,要好好請老師們喝一杯,六龜在地的原生種台灣山茶。

山茶茶藝課是新發國小的校本課程,孩子們卻從來沒有上山看過山茶樹,這次畢業旅行,林試所特別開放一小區茶園,讓孩子們體驗摘茶樂趣。平常都是在學校看孩子泡茶,這是校長第一次看到學生,摘到人生親採的第一把山茶,身為人師,李建德的內心非常感動。

他說:「這是孩子們第一次上山採茶,也是我第一次來到山茶的生長地。我看到孩子們驚呼,『哇!原來山茶可以長這麼高,原來山茶是喬木不是灌木,原來自己親手去摘,是如此有成就感!』我很高興,小孩可以親手去拿山茶,去體驗、去聞、去揉,甚至放到嘴巴享受它的甘甜苦澀,其實這是非常直覺的感官體驗。」

林試所的夥伴還和田野藝術家,聯手帶學生造訪山徑,一探早期六龜的森林產業史。像是日治時期,日本人發現可以從金雞納樹提煉奎寧,對付瘧疾,而早期的漢人,則是入山砍樟樹取樟腦油,奠定了六龜的發展基礎。

畢旅結束前,李建德帶著孩子上山祭拜土地公,並為所有畢業生頒發「警備道攀登完成紀念書」。他強調,「我們拉到扇平這裡來辦畢業旅行,對小朋友有很重要的意義,他們會覺得這片山區也是校園、更是家鄉。過去我在市區學校服務,從來沒有這種體驗,這次才真正體會,這真的是一場很棒的畢業旅行。」

新發國小六年忠班導師黃姝妍表示,這些孩子曾對她說,他們都聽過土石流的聲音,那些印象深刻地存在生命記憶中,並伴隨著孩子長大。「所以我覺得這些活動課程,是把環境變遷與人的命運結合在一起,讓孩子們重新有機會思考,災難不一定只有不好,背後還有森林的更新與人的成長。」

林試所指出,過去曾有多位學者研究,在面積一平方公尺、深度三十公分的土壤裡,會有兩千到兩萬顆種子。吳憶萍畫的繪本裡,故事的最後,是明亮柔和的彩色,各種生物在森林中快樂生活。回到學校,學生們照舊量體溫、打掃、上課,一切好像又回到日常。雖然畢業旅行已經結束,不過孩子們的人生旅程才正要展開,他們跟崩塌地的種子一樣,期盼陽光和雨水到來,也已經準備好,要接受時間的考驗!

學科
山林
縣市
  • 高雄市
  • 六龜區

請輸入稿頭

影片網址
播出標籤
工作人員

採訪/撰稿 李慧宜
攝影/剪輯 許中熹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竹東徵收再起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在新竹竹東二重埔地區,有一片上千公頃的廣大農業區,土地相當肥沃。農民劉慶昌家族,在長期這裡耕作,已經有百年的歷史。竹東二重埔農業區,依賴竹東大圳灌溉,水質相當優良,並且形成良好的農田濕地生態。

但是農業區,不斷面臨土地開發,一件新的工研院暨附近土地開發計畫,又將要展開。開發計畫由新竹縣政府推動,以都市計畫進行,預計徵收400多公頃土地,規劃產業專用區78公頃、住宅區80公頃、公共設施159公頃,並以客家農業休閒區41公頃,作為保留農地區域。


竹東鎮(工研院暨附近地區)特定區都市計畫內容示意圖。資料來源:新竹縣政府。我們的島重製。

許多地主支持開發,覺得能夠創造土地價值,並且提升地方繁榮,讓子子孫孫能夠有一個有產業,有就業,能夠安居樂業的環境,並且呼籲所有的地主,支持縣政府徵收。

但是竹東二重埔農地,從1987年劃定為竹科三期用地後,因為居民反對、供水困難,開發受挫。2000年竹科更是表達無用地需求,但是新竹縣持續推動開發案。2017年以「變更竹東鎮工研院暨附近地區特定區主要計畫」,再度進行徵收開發。環保人士抗議縣府不斷藉工業用地名義,來開發農地,但是實際已無用地需求。新竹縣政府說明,開發無關竹科、工研院用地需求,而是新竹縣為了產業發展,儲備產業用地的工業土地。

儲備產業用地是分區上卻是有80公頃住宅區,占總開發面積的20%。在地居民劉慶昌與呂政權組成自救會,與農民高舉布條,抗議政府假借開發搞建設。針對破壞農地的指控,新竹縣國際產業發展處處長陳偉志說明,竹東二重埔地區農地,在過去都市計畫編定為工業地,其實已經沒有農地。當地農民表示,開發失敗,應該解編工業土地,歸還原有的農地分區。


開發前的說明會,現場農民高舉布條,抗議政府假借開發搞建設。

關心生態的環保人士,憂慮開發區附近就是竹東大圳,並且位於水源上游,一旦開發大型的住宅區或產業區,將會污染下游飲用水源。守護新竹飲用水團體陳翠琴表示,現在這個區域的開發,它的廢水,預定排到柯子湖溪,而所有新竹市民喝的水,其實就是從柯子湖溪取的水,呼籲縣政府關心在地的利益之外,也請縣政府顧慮下游50萬居民的飲用水安全。新竹縣國際產業發展處處長陳偉志說明,生產的一些生活污水、事業廢水,都會進入到污水處理廠,作三級處理,再專管排放到法規所規定,南雅取水口下游400公尺處專管排放。

幾十年來,竹東二重埔的開發計畫,已經讓土地交易從早期每坪數千元,飆升到現今每坪4到6萬元不等,形成炒作現象。當地農民指出,土地交易的熱區,就位在分區規劃中的住宅區,剛好符合土地投資的需求。竹東雜糧產銷班李苡莘表示,看過公展資料,土地買賣的筆數非常多,大部分都是在平地,就是以後要蓋住宅區的地方。
    
農民莊正燈在二重埔農地種植稻米獲得許多大獎,讓他不斷投資購買機具,擴大租用田區,來種出更多好米,但是農地開發成為他最困擾的問題。為了讓社會看見農地的價值,莊正燈長期舉辦產地之旅,拉近城市與農村的距離。在稻米成熟時,發起手割稻米活動,吸引許多親子家庭參與,體驗收割稻米。


在地農民舉辦產地之旅,吸引許多親子家庭參與,體驗收割稻米。

參加活動的人員,大多是第一次來到竹東二重埔農地,驚訝這片有如世外桃源的農業區,得知面臨開發徵收,希望農地能保留下來。農鄉體驗活動中,特別邀請專業廚師,利用在地的稻米與作物,製作精緻美味的食物,希望更能讓民眾,體認優良農地的價值。


農鄉體驗活動中,特別邀請專業廚師,利用在地的稻米與作物,製作精緻美味的食物,希望讓民眾,體認優良農地的價值。

負責導覽解說的許又仁,具有博士學位,為了以科技改良農地,下鄉實際務農,在二重埔農地上,實現他的理想。他表示,有非常多的客人,第一次來到產銷班,看見這片新竹的後花園,看到農夫如何為你照顧一塊好水好田,他希望不要為了炒作地皮,蓋了一個不知道在哪裡的園區,破壞這邊當地的生態。

面對保護農地的訴求,新竹縣府表示特別劃出40公頃的農業專區,作為客家休閒農業專用區,來滿足農業與生態的需求。捍衛農鄉聯盟會長劉慶昌表示

我們要求的農業生態,不是只是樣板的,是跟地質跟水源,跟生態有關的規劃,不是畫一個小區塊,說我已經給你農地。   

 


都委會第一次小組會議,民眾在場外抗議陳情。

「變更竹東鎮工研院暨附近地區特定區主要計畫」持續推動,進入都審程序,在地居民前往陳情,農地守護團體針對都審委員適任性,以及開發必要性,提出質疑。整個開發案,至今未完成環評程序,未來如何環評,成為受到關心的議題。

二重埔農地,幾十年不斷面臨開發,二重埔土地權益自救會會長呂政權表示,當地農民從第一代抗爭,已經延續到第二代,他們希望解編工業區,回歸農業區的身份。當地農民表達,抗爭不只是為了守住祖產,更會維護農村的生活品質。

工業區上種農作,30年前的開發問題,造就竹東二重埔獨特的農鄉樣貌。在持續開發與回歸農地的角力中,竹東開發徵收再起,農鄉面對徬徨未來。

學科
農業, 開發
縣市
  • 新竹縣
  • 竹東鎮

請輸入稿頭

影片網址
播出標籤
工作人員

採訪/撰稿 郭志榮
攝影/剪輯 張光宗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Subscribe to RSS - 今晚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