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相關文章

《阿聰現煮時|島的行動客廳》|公視我們的島網路新節目首播:馬崗的海女文化及石頭屋何去何從?

2023-01-05

公視「我們的島」全新製作的網路影音《阿聰現煮時|島的行動客廳》晚上九點上映,這是一個結合實境、行腳的新模式....

竹構建築的台灣願景|從傳統到現代的竹材運用

2022-12-04

竹篙厝是台灣傳統房舍,利用竹管、竹片,興建安居的家園。不過現在竹篙厝已經成為歷史風景,竹子的應用也成往日風華。如何復興台灣竹產業,開創新的竹構建築,政府與民間合作推動一項願景計畫。

【城市光害】只要燈光不要害|尋找另類城市之光

2022-12-03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霓虹燈、電視牆,爭相吸引路人的眼球;運動場的燈光,讓忙碌的上班族晚上可以活動筋骨;一盞盞路燈,讓夜歸行人感到安全。現代人的生活,已經不能沒有光,但有時光太多或設計不良,就可能造成困擾。一座城市的光環境到底應該是什麼樣子,才能讓人與動植物一夜好眠?

木構建築的復興年代|用木頭組建未來永續生活

2022-11-27

一棟棟大型木構建築聳立。是什麼樣的思維,什麼樣的技術,讓木構建築走向復興的年代。

我在森林裡,呼吸|尋找自然處方箋

2022-11-26

台灣陸地有60%被森林覆蓋,早期,森林的利用是伐木取材,後來提供休閒娛樂,現在有個概念叫做「森林療癒」。 「森林療癒」是什麼?

【圖卡故事】強降雨的都市課題|創造可吸納雨水的空間

2022-10-19

台灣大部分城市的排水系統,只能應付每小時40-50毫米的降雨量,面對短延時強降雨的來勢洶洶,恐怕一時無法負荷。當強降雨成為常態,我們的都市發展,卻還是大規模的水泥化思維,我們的城市將會越來越難與水共存,因此如何創造韌性城市,而不是和水對抗,是都市規劃該有的新思維,我們可以怎麼做呢?就從五大留住水的招數開始: 📍第一招 設置滯洪池 極端降雨,瞬間大量的雨水該往哪去?...

可別小看熱傷害|人體遇到熱威脅該怎麼做?

2022-10-05

高溫,身體發熱、汗流浹背,似乎已成為日常,氣候變遷,暖化也讓人體承受高溫來襲。當氣溫邁入35°C,同時也代表著:「你身體的散熱系統要小心失靈啦!」 人的體溫藉由輻射、傳導、蒸發、對流等方式來散熱,當身體產生的熱能大過於散出去的熱,身體無法調節高溫,就會有熱傷害產生。要注意防範熱傷害,除了記得要多喝水,減少在中午12-2點高溫環境下直接曝曬之外,如果在室內高溫高濕的環境也要多加注意。  ​​ ​▼...

劫水‧南勢溪|越域引水到石門水庫

2022-09-19

新北市烏來,有美麗的風景、珍貴的生態,許多人長期守護這塊北台灣秘境。一項南勢溪越域引水計畫,造成生態危機,讓秘境變險境,搶救行動開始進行…

過熱症候群《一》人類篇:當熱死人不再是形容詞

2022-09-19

許多人都感覺今年似乎特別熱。根據氣象資料,今年的高溫日數僅次於2020年,而大台北都會區,暖化再加上都市開發、熱島效應,超過35度的高溫日數,較20年前增加一倍以上。炎熱高溫,會對人體造成什麼危害呢?

香草新經濟 非普羅旺斯不可嗎|找尋台灣山林的香氣

2022-09-12

一台卡車載著蒸餾器,開到新北市坪林區。這是農委會林業試驗所的「香氣島讀 ‧行動蒸餾計畫」。要教大家用香氣認識植物,也要幫社區找到有在地特色的植物香氣。因為香氣可以攜帶、可以被記憶、可以發展出在地經濟,也可以是社區旅遊的亮點。

【微塑膠進山林|保育類動物也飽受微塑膠威脅】​

2022-09-07

微塑膠無所不在,尤其在海洋動物身上,經常聽到微塑膠入侵的消息,但近期綠色和平和研究團隊合作在台灣陸域自然環境進行調查及檢測,以六種台灣保育類動物及棲地水域為目標,發現有極高的比例檢出微塑膠。 這項調查報告公布後,針對這項警訊,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表示除了嚴格要求遊憩服務據點不販賣瓶裝水,不提供一次性餐具之外,也會減少垃圾子車,推廣垃圾不落地政策,減少野生動物攝食到塑膠的機會。...

留住一片星空 |星之光 系列前言

2022-08-31

是白天不懂夜的黑?還是我們遺忘了夜的美?

頁面